本报丽水5月31日电《代铜材料为何七年徘徊》在本报5月28日头版头条发表后,在丽水城乡迅即引起反响。昨天,本报记者专程赶赴丽水,就此事做追踪报道。
记者首先采访了原灯塔村党总支副书记,后于去年5月份任灯塔村党总支书记的张有根。
他态度诚恳地说:“《光明日报》的报道给我们新班子触动很大,也很受教育。代铜材料七年没形成产业化,村里是有一定责任的,前任村班子几次不愿合资,村里的实体不给项目贷款作担保,确实反映了我们一些人身上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。”
同时,他也很坦率地认为,代铜材料没形成产业化,跟盛纯乐自身也有关。盛纯乐是一个很有成就的科技人员,但他显然不擅长企业的经营管理。因此,七年来,以他为厂长的压铸厂一直在原地踏步,代铜材料也没打开销路。在企业发展上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,再加上他性格较软弱,凡事求退一步海阔天空,息事宁人,几次机遇的丧失跟他自己不积极主动地争取也有关。
张有根告诉记者,对代铜材料这个项目,新班子一致认为要搞起来。第四次合资由于双方意见有分歧,碰到了一定的困难,但这是前进中的困难,合资这个大方向是不变的。
张有根表示,新一任村班子一定全力支持把合资这件事搞成功,让代铜材料产业化。目前,村里已帮助合资公司解决了一些企业发展中碰到的困难,如压铸厂电费高,村里通过多方协调,把电费给降了下来。他还说,如合资公司需要向银行贷款,村里的实体也愿意出面做担保。灯塔村将放手让合资公司去发展,努力为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。
得知科学技术部将为代铜材料召开推广会,张有根很高兴地表示,一定要协助有关部门把这个会开好。